从这个蜡丸的颜色来看,主要成分应该是蜂蜡。
蜂蜡应用的历史很早,战国时期肯定有了。
蜡丸本身肯定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稀奇的应该是蜡丸里包裹的东西。
此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他们在“地下”已经忙乎了一天,身心俱疲。于是,大家商量了一下,先上去休整一晚,明天一早再来探查另一条通道。
因为另一条通道,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通往徐州鼎的秘藏之处了,须得打起精神对待,现在这状态也不大行。
而这个青玉香炉和香炉里附带的蜡丸,也先带上去,到“上面”再研究里面包裹的东西。
于是返程。
回去之后,大家各自都先洗了个澡,而后一起吃饭。
饭后开会。
会上除了总结和讨论,这枚蜡丸最后被摆到了桌面上。
蜡丸倒是不难打开,问题是现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得做好取出之后万一需要立即封存的准备。庞统为此还拿过来一个透明的抽气真空盒。
从手感上来说,这个蜡丸是比较轻的,里面肯定不是金属,也不是玉石,和蜡质的密度差不多。
这个操作是宁霜来的。
宁霜毕竟是考古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人士,处理这蜡丸和处理某些特殊的出土之物异曲同工;而且她的手法确实很细腻,使用各种小工具也很熟练。
蜡丸倒是很轻松地就剥开了。
里面居然是四颗小丸。
蜡丸的直径不过一寸多,这四颗小丸也就是指肚大小。
每颗小丸外面还包裹着一层白色的像是油纸的东西。但这东西肯定不是纸,战国时期还没有纸呢。
很可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动物皮子。能做得这么薄这么软,技术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一一剥开“油纸”,里面也都是丸状物体。
随后,宁霜顺势就将“油纸”垫在下面,让大家细看。
未及细看,满屋生香!
而且实在是太香了!
不仅香,香味还多种多样,带着层次变化,众人一时之间甚至都有些沉醉了。
“这是香炉所用的香料!”吴夺连连叹道,“还没点就这么香,香味又如此丰富,要是点燃了,肯定更加美妙!”
吴大志点点头,“这本来就是四种不同的香料,而且有的香料,一种就有多种香味。”
这四颗香料小丸,一颗是近乎黑色略带白色纹理,一颗是棕黄色,一颗是灰白色的,一颗是黑褐色夹杂淡红斑点。
而此时,香味已经淡了很多,同时这四颗小丸的表面,仿佛也变得有点儿“硬化”了。
“这不会就是四大名香沉檀龙麝吧?”庞统开了口,“我看表面起了变化,要不要先装起来?免得成分流失。”
“对,就是沉檀龙麝。”吴大志接口道,“表面起变化,主要是长期被封存、乍一接触空气的事儿,问题不大。不过先装起来也好,因为沉檀龙麝,也有品级之分,这四颗虽小,却都是极品中的极品!”
沉檀龙麝,华夏自古以来的四大名香。
当然,最好的方式肯定不是这么“生”闻,是要点燃的。而且,若不是两千年的密封,刚打开也不会有如此强烈弥漫的香味。
沉,沉香。
沉香不是木料,沉香是香树上“结”出来的,需要外界的特殊作用,是一种成分多样的固态凝聚物。华夏古人曾经总结过四大类沉香的成因生结、熟结、脱落、虫漏。现在分类要细化很多,但大致脱不了这四个大范围。
生结,是通过人为手段使香树“受伤”,由此分泌“香脂”从而结香。熟结,则是香树天然受损或者病变导致的结香。
现在市面上的沉香,自然是生结居多,而且人为干预的手段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