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其中的利弊。
要知道,对于他这种老牌军阀和政客来说,想到的可不只是借佣兵团的彻底曝光,引动新闻媒体对政府施压,解救周文这么简单了。
他还想着怎么借这次新闻曝光的时机,顺便再抬高一下自己在全国民众心中的形象,然后不着痕迹地阴南京的那个老对手一把,让他去面对那些记者的质问以及国际舆论的嘲笑。
由于晋军模范旅在长城前线一系列亮眼的表现,他的名字现在已经时常出现在全国性的报纸上,成为了民众口中的爱国人士。现在则是可以让自己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甚至他都开始想到,把自己多次向军委会请求救援佣兵团的电报,以及军委会的回电以一种泄密事件的模式曝光给媒体,对自己和那位校长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当然,对阎大帅来说,他力求解救在前线被日军围困的英雄部队,当然会赢得全国上下的一致叫好,对他的影响只会是越来越好。
但是对至抗日英雄于不顾的那位校长来说,这种影响可就够他头疼上一阵子的。
这样一来,北平军委会面对舆论的压力,自然就不能对周文的部队在不管不顾,不论是跟日本人谈判时施加压力也好,还是派出部队接应也好,总之是不能不采取营救措施。
自己也算是给周文和赵长树都有了一个交代。
然后还能借机抬高自己的形象,给那位压得自己这几年都喘不过气来的校长添添堵。
阎大帅想到这些,不由赞许地看了自己的首席谋士常槐树一眼,真不愧是自己的第一智囊。
这种一举四得的计谋,也只有他才想得出来。
于是,阎大帅就跟几个幕僚好好筹谋了一番。
怎么操作才能不显山不露水就把这些资料曝光给新闻报纸,又怎么才能让自己安坐在幕后,不让那位校长盯上。
这就需要一个出来扛大旗的人。
这人首先要认识周文并对周文和佣兵团都有一定的了解,还愿意不予余力地为解救周文而奔走。
同时,此人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在新闻报纸方面有一些渠道和资源。
关键是,还需要在南京上层也有一些关系,不至于曝个光就被南京方面以妖言惑众逮捕。
阎大帅只是一瞬间就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