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心学最早可推溯自孟子,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至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陈献章之后,湛若水和王守仁是明代中晚期心学的两个代表人物。
欧阳辩所给出的骨架实际上是阳明心学,所以这里面其实是涵盖了好几百年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即便是丰富血肉也不是一件简单地事情。
苏轼越研究问题越多,所以他将认真准备制科的弟弟苏辙拉进来一起研究,可兄弟俩感觉还是有很多问题,于是又把苏洵给吸引了进来,父子三人埋头到心学里面。
听说欧阳辩回来了,父子三人找到欧阳辩,欧阳辩看到蓬头垢面的三人,不由得有些吃惊“子瞻你们是睡马大婶家的猪圈了吗?”
苏氏父子三人一把抓住了欧阳辩,露出痴汉一般的笑容,相互庆幸点头“总算是抓到季默了!”
欧阳辩顿时浑身汗毛耸立。
这是怎么回事!
好在苏辙下一句话让他放下心来“季默,快快,我们有好多的问题要问你。”
欧阳辩顿时将心放回肚子里。
不过半个时辰后欧阳辩已经呈现出眼睛泛白的迹象了。
苏氏父子三人的问题既多又艰深,建立一个思想体系是非常困难的,这个跨度很可能是持续上百年几百年的时间,苏氏父子却想通过三人之力,将整个体系给填补出来,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就多了。
儒学是一门讲究全能的学术,儒学每一个新的流派理论产生,都要求其能够自圆其说,都必须对诸多问题进行解答,若是有解答不通的地方,便会被认为是不成立的的伪道理。
所以要将这心学推广出去,便需要将其放在各种不同的问题下去考验,看它能否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有解决不了的,那还得继续深入。
这就是苏氏父子三人目前的困境。
有些问题他们解决不了,所以只能找到始作俑者来解答问题。
欧阳辩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有些能,有些不能。
但欧阳辩有超过苏氏父子三人千年的见识,所以有些问题他虽然不能以心学的角度去解答。
但是他却能够用后世的价值观点去解决。
至于观点是古今或者中外都无所谓,欧阳辩都并忌讳的往里面放,反正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嘛。
所以欧阳辩将什么逻辑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等知识都抖搂出来,他针对具体问题去分析,才不管是不是所谓心学范畴的东西。
欧阳辩从来就不觉得有哪一样理论能够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那根本是不可能。
要分析这个世界,就得用科学的方法,用心学这样的理论,就想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不过,欧阳辩倒是想借着这所谓心学,将诸多基础学科的东西往里面塞。
《礼记·大学》不是说了“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吗?
既然要格物致知,那就需要各种工具和分析方法啊!
来来,数学这么基础的工具要的吧?
基础的逻辑总得要吧,不然怎么分析问题?
嗯,要格物呢,那物理得有吧?
嘿,物理有了,那化学得有吧?
于是在苏氏父子的提问下,欧阳辩反正信手拈来,什么能够解决问题就用什么,才不管什么流派不流派呢。
苏氏父子三人越问越是心惊,他们发现欧阳辩虽然纯正的儒学并不算精深,但他涉及的知识之渊博,简直是深如渊博如海不可估量!
苏氏父子三人心惊,欧阳辩也不得不为苏氏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