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三妮儿夫妇来了,中午吃过饭就拉着孙文、孙武一块回了大山村。
孙文两兄弟一走,钟家瞬间变得冷冷清清,下午没事儿,看到两个孩子蔫蔫的,钟奶奶就让钟超带着钟慧去大妮家玩去儿。
其实每年一到过年的时候,钟奶奶就总是想到儿子,想到小孙女儿宝儿。想着儿子、孙女在外面还不知道受多大的苦呢!
再一想到小超、慧慧俩孩子,跟着自个儿一老婆子,吃不上喝不上的。老太太心里就更难受了,堵的慌。钟超他们一走,老太太自个儿就坐在炕上抹眼泪了。
哭了一会儿,老太太下地打开箱子,从箱底翻出一个旧手帕包,打开手帕从里面取出五个10块的钱,然后把手帕又小心的合上,放回了箱子里。
拿着钱钟奶奶就往村中心小广场的小卖部走去。
平定村中心的十字路口那儿有一个类似现在小广场的空地,这块空地形成已经很久了,钟奶奶记事的时候就有,每年夏天的时候,这儿是最热闹的。像东村有菜的人家,就会拿到这儿摆摊卖菜。以前秀兰在的时候,也会进点菜在这儿卖。还有村里卖粉皮、卖凉粉的也都来这儿支摊儿。
钟奶奶走到小广场的时候,看到有六、七个老头、老太太正站在那儿聊天。钟奶奶和认识的人打了声招呼,一边走一边暗自叹息道怪不得村里有无聊的人给这个小广场起了个名字叫“等死台”呢,能天天站在这儿晒太阳的人,可不就差一步死了吗。哎,村里这一茬儿一茬儿的,这等死台上得换了多少拨了,死了多少人了。人这一辈子呀
小广场东面就是两家小卖部,也是现在村里唯二的两个小卖部。
路南的小卖部开的早一些,店主叫贾玉才,这个小卖部还是早些年他娘那会儿开的,现在平时大多数时候都是贾玉才媳妇儿看店。他们家的小卖部就是一间老年间盖的土房,地基也不高,进去光线也很暗。小卖部有后门,从后门出去是个大院子,院子对正的三间正房,才是贾玉才他们住的地方。
路北的小卖部开的晚,也就是前两年才开的,店主叫高喜,他们家小卖部是新盖的三间房,两间用作卖货,隔出来一间住人。他家小卖部也有后门,进去是他们的老院子。院子里有几间老房。
钟奶奶掀开棉门帘,抬脚就进了贾玉才家小卖部,她们老一辈的人习惯了,顺脚就进来这家,想当初,这可是村里唯一的小卖部。不过钟奶奶这些年,来小卖部的次数少的一把手都数得过来。平时买个火柴,打点酱油啥的,以前是二牛他们兄妹,现在也都是钟超和钟慧来。
小卖部里,贾玉才媳妇儿正坐在柜台后面织毛衣,听到有人进来,抬眼看到是钟奶奶,问了句“买啥呀?”,就又继续织毛衣去了。
钟奶奶倒没当回事,她早就听老姐妹说过,这贾玉才媳妇儿比上她婆婆开店儿那会儿可差远了,眼都长到头顶上了。再前几年高喜他们还没开店的时候,这贾玉才媳妇更牛气,谁来买东西,都是爱搭不理的。也不知道牛气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求着让她白给的呢。
钟奶奶看了看柜台上的东西,想了想,就道“买一斤红糖,两斤水果糖,一斤黑枣,一斤花生,一挂鞭”,钟奶奶那边念叨着,贾玉才媳妇儿也没起身拿货,就坐在那儿织毛衣。
听着钟奶奶念叨完了,贾玉才媳妇儿抬起眼,看着钟奶奶道“大娘啊,我这店小,可是不赊帐的。只能现结的。”。
钟奶奶一听这话不对啊,回道“玉才媳妇儿,你这说的啥话,我老太太啥时候和你说过赊帐,不给钱的。”
“哦,我就提前说一句,省得到时候给不了钱大家都不好看不是。”贾玉才媳妇儿懒懒地说道。
钟奶奶气道“我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可没从你们家赊过一分钱的帐。你这是开门卖货,我才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