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擦肩而过(2 / 4)

至于出发前的训练,朱兴德实诚的告知,以前左家酒就曾运往过边境,所以这次李知县才会选中左家酒。

由于有远途运酒经验,此次参与运酒的部分人早已经受训过。只不过是这次增加不少人手,要加大训练量。

训练的总教头就是他身边站的二妹夫。

二妹夫会用刀、有箭法,骑术最好,会驯牛。

朱兴德介绍到,说起武器,他们这些农家汉子也没有好武器。

他们在训练中就用了种地的土家伙什。

所以这次出行,他们随身带的全是杀猪刀、锄头、耙子、铲子、大叉子、炉钩子等物件。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春耕前赶不回家里,那面就没有春耕工具了。

而经过训练,队伍里目前已经基本掌握射箭和骑马,两位大力气兄弟甚至能用绳子拴着铁球,一扔一个准儿。

还有这个。

朱兴德脱了衣裳。

“这是何物?”李知县不学无术,没认出来这是什么。

可张大人在户部,见过历代军用物资,又熟读史书,知道朱兴德展示的应是一种土盔甲。

果然,朱兴德揭晓答案,介绍到这是他小妹夫看书学来的盔甲,叫棉甲。

棉甲以棉花七斤。

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透收用。

其长处被雨淋湿不重,不发霉不烂,不是非奔着他们来用矛硬扎致命,只远远用箭射击,应是能侥幸射不死。

朱兴德问罗峻熙:“那书叫什么小品来着?反正,大人,草民家甭管发生啥事儿,草民的小妹夫都爱先翻书。这才有了提前准备好的棉甲。”

罗峻熙上前解释书名,说是安朝时期首辅朱大人所著写《涌幢小品》,其棉甲在安朝广法战役大为流传。

想着前线都不够泡钉和锁子铁网等护身衣,铁在战争时期应该用在刀刃上,他只能去翻书,查找农家能置办起的。

朱兴德接过话道:“大人,实话说,其实也置不起,所以银钱是……”

张大人没想到,运酒人的棉甲,是由游寒村等七个村庄百姓集体凑的。

“你们那个村庄叫,游寒村?”

“是的。”

别说张大人在听完这一系列的介绍后,再看向朱兴德等人眼神变了,认为这几人有勇有谋,做事缜密。

连李知县在听完后都感动了。

李知县算是听明白了,游寒村等七个村庄自制伤药、自制多余干粮、自制护体棉甲等等事宜,无非就是不想给官府增添任何麻烦,有困难通通都是自己提前解决。

急他所急、想他所想。甚至一切困难先安排到前面。

看看人家这奔赴前线的态度。

这是一群不可多得的人。

而接下来的发展,让朱兴德、杨满山、罗峻熙完全在状况外。

他们不意外会被提拔重用,想必之后一路上会被征询他们的意见。也终于不用再听吴忠之流的训诫,快了慢了的,连掌管运酒队伍怎么前行的权利都没有。一天天训的他们跟三孙子似的,真拿他们当被征的普通脚夫了。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朱兴德口才太好,一番话说完给张大人和李知县整激动了。

吴忠带刀站在三楼喊道:“全体集合,准备出发!”

嗳?

朱兴德慌了,不是下雨没啥事儿唠唠嗑嘛,怎么就走了。

别的。

李知县劝解张大人:“大人,您这还冒虚汗呢。”

张大人摆手不让再劝:“无妨。”

作为户部官员,深知前线打仗打的其实后备物资。

他此次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