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父母是在用自己的感觉代替孩子的感觉,认为他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但父母和孩子的看法是有差异的,有些事情虽然在成人眼里是小事,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可能是很重要的。走进孩子心灵的最佳方法,莫过于耐心聆听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感受,教导他们用言语把心事和感受表示出来,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有帮助的。
孩子把心事吐露出来,就会觉得轻快和舒服,借这个机会了解孩子的心情,然后想办法安慰和鼓励他们。如果不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就很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间的冲突,容易导致孩子情绪发育异常,甚至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障碍。因此,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注重孩子的感受,弄清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有利于疏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在考前,陈进便向父亲“邀赏”如果考试进入前五名,就全家外出旅游;如果考试进入五至十名,便去麦当劳饱餐一顿。不久,成绩下来,陈进考了全班第九名。到了周末,陈进对父亲说“爸爸,今天请我去吃麦当劳吧!”父亲说“可以。但爸爸不是因为你考了前十名请你,而是爸爸爱你,即使倒数第一,也照请不误。”
孩子在一旁听了,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知道了。”
爱孩子本身,而不是爱孩子的成绩,孩子便会从心里感觉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其实,例中的孩子嘴里说“行了,行了”,心里肯定美着呢。
教育孩子可以在很多场合,如公园、家、公共汽车站、小区等。下面是一些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子女
“赶快把地上的纸捡起来,把它扔到垃圾筐内,并打扫干净,否则,别想吃饭。”
“嗨,你不要再和小丽玩,她经常弄坏我们家的东西,你可以找其他的小朋友做朋友。”
“因为我是你的爸爸,所以,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许违抗。”
“你今天必须要做完这50道数学题,否则,晚上的‘竹笋炒肉’(竹条打屁股)等着你。”
“你一定要把这几首曲子弹完,才能睡觉,没有选择的余地。”
以上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谈话,从父母强硬的口气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独裁和强制。父母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可能感觉非常地坚定而不可侵犯。但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呢?——微乎其微。没有哪一个人喜欢被强制,即使孩子也是如此。
父母和孩子沟通没有什么妙招,通过对话就可以解决问题。父母在表达自己的要求时,要让孩子沉下心来,将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身上,然后你清晰而反复解释自己的决定。让他明白,你这样做的原因。最好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参与到你做决定的过程中。
这个解释非常重要,它不是絮絮叨叨地没完没了,也不是找理由和借口,而是自然地传授。孩子听后,就知道做事情的原因和好处。当然,只有解释似乎还不够,还要听取孩子的意见反馈。父母如果觉得合理的,要予以采纳。
1弄清孩子。不管什么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前提是要先弄清孩子哪里出了问题。父母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感觉孩子在捉摸不定、模棱两可的时候,可以给予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指给孩子道路。
2尊重孩子。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孩子也是如此。父母应尊重孩子,向他耐心解释,耐心倾听他的想法,等等。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