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天气越来越热,边境无战事。
前线军方高层的注意力已转回国内,只因成都朝廷有了新动作,接二连三地派遣谒者持诏赶至汉中,急召大将军姜维回朝觐见。
虽然没有前后十二道金牌召回那么夸张,但这种政治上反常的举动, 也让有心人惴惴不安,猜测这是宫中卧病天子时日无多的征兆。
毕竟自宫中遭遇变故,伤病缠身的天子就一直卧床不起,时常陷入昏迷,多方寻医用药却迟迟不见好转,照这个态势下去,撒手人寰是迟早的事情。
古往今来,权力的交替都是极其敏感的事情, 尤其是在这种朝中势力重新洗牌、太子刘璿已死的情况下,成都朝廷更是危机四伏。
在可能是皇权更替的当口进京,若能为后面做好铺垫,那姜家自是受益无穷,但要是一着不慎,也可能是满盘皆输。
当然,大将军姜维长于治军用兵,在军中有很高的权威,若这个时候选择拥兵自重,托言汉中军务拒绝返回成都,不陷身危险之中,等待局面明朗再行进京,料想朝中别有用心之人也无可奈何。
这似乎是个人自保、伺机而动的最优选择。
但于大局而言,却有诸多弊病,势必为日后蜀中局势动荡、权力倾轧埋下伏笔。
于公于私,何去何从,实难抉择。
姜维考虑再三之后, 决定奉诏紧急返回成都,暂时将前线军权交予职位最高的董、张、廖三将, 让他们负责阴平、武都、汉中等地的防务。
在临行前他也特意召见了姜绍,语重心长,夸奖他这次关于战后建设的策论写的不错,殷殷嘱托他军中的一些要事。
战后朝廷虽未议定赏功,但有天子金口玉言封的辅汉将军头衔,姜绍名位虽低于董、张、廖三将,在军中的声望也不容小觑。
有他在,小心与廖化、张翼结好关系,团结梁质、尹广、李简、治归汉等汉、胡将校,就能巩固住姜家在蜀汉大军中的地位,防止政敌董厥在前线发难。
至于天子病情、立储君之事,波诡云谲,姜维不想多提,他只是叮嘱姜绍,耐下性子、扑下身子,把汉中的屯田经营好,日后大有裨益。
姜绍聆听教诲,躬身应诺。
···
夏日迟迟,时间又过了一个月。
五月底,天气愈发炎热, 营房外时常传来知了聒噪的鸣叫,搅得姜绍内心也变得烦躁。
解髻披发、只穿条犊鼻裤的他上身脱得赤条条,额头上不断有汗珠冒出来,强健宽阔的后背上也汗涔涔的,浑身汗水汇聚成流直往下淌。
在军营里也找不来冰镇瓜果解暑,他只好令亲兵打来了清凉的井水,用毛巾浸泡后擦拭身体,降温减燥。
虽然,他内心也知道,自己烦躁的,根本就不是夏日暑热和几只知了的事。
根据外部情报来看,跌跌撞撞退回国境的魏军内部也有一堆糟心事需要处理,地方军政人事上少不了一番大换血。
而经过这遭大举用兵,今后几年魏国大军的风向是主伐蜀还是主伐吴虽然还不好说,但至少短期内应该是没人还会想翻山越岭来打汉中了。
回观汉中的屯田,背后的军方态度异常坚决,对地方势力可谓是冒头就打、绝不手软。
在汉中郡、县严刑酷法办了几家平日为恶不少的豪大家并且檄文昭告全境后,各种声音和小动作有所消停,屯田进展整体上还算顺利。
唯一让人看不透的,就是这成都方面,朝堂上波谲云诡,大事小事不断,让局外人看得也是心惊肉跳。
天子寝疾,权力暂时交付在临朝称制的后宫和外戚手中,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朝堂之上既争当下,也争长远,早已有人围绕储君人选展开了一场激烈争斗。
纵观刘禅膝下诸子之中,守东宫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