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则暗的道理,底下有一些做事的人难免要遭人谗毁。
更知道在军中为将的,慈不掌兵,都是以克敌制胜作为第一目的,其他枝节事情都可以往后放一放,为这第一目的让位。
细行不足,然有经国之略,这仍然是可以重用的人才,也是政治婚姻中不该排斥出去的人选。
唯一担心的,就是他婚后对待张香如何,还有他已经年过而立了,又是常年在战阵中厮杀的汉子,也不知道那方面有没有损伤。
在太皇太后、李昭仪关切的目光下,低下头的张香不得不开口,她细声说道:
“好着呢。之前也是听说他已经是而立之年,过了门才知道,他小时在武都就远比其他人体态高大,是为了从军报国,才往大虚报了年龄,实际只有二十七岁。至于那方面,好得很······”
说到后面,张香脸色已经通红,细若蚊呐,她只觉得自家脸颊发烧、耳根子发烫,浑不知道长辈们到底有没有听清。
“那就好。”太皇太后和李昭仪都是过来人,后宫亦不乏知晓床帏之术的人,听到张香说“好”的幸福,那自然欢喜得紧,谁家新妇不要一个强壮健康的良人呢。
至于知道姜绍虚报年龄从军的经历, 那无所谓。
自后汉顺帝年间的尚书令左雄奏请推行“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的附加制度来限制察举制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起,年龄这一项客观因素就对官员的仕途很重要。
虽说这“一刀切”的措施既不合理又不符合权贵的利益,一直没能很好贯彻执行下去,比如那个曹阿瞒,就是在二十岁年纪轻轻就被举了孝廉,当上了雒阳北部督,甩起了他的五色棒开启仕途之路。
但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终究还是有它那么一点道理在的,久而久之,已经变形的制度演化成官场潜规则,年龄大的官员提拔晋升就要比同条件的人更有优势,而年纪实在小太多的,除非虚报年龄入仕,否则就很难跨过年龄这道仕途上最初级的坎。
反正汉代官员也没有严格规定退休年龄,一大堆七老八十的公卿大臣都是干到干不动为止。
更离谱的虚报年龄举孝廉的例子她们也听过,所以,在她们心底,姜绍虚报年龄入军籍,这就不算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