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雄儿传34 石鉴
过于滥用才能的君主,给臣民带来的不幸,几乎不亚于才能缺乏的君主。
在陆抗看来,孙皓就是这一类过于滥用才能的君主,诚然他继位登基之后,就显出了作为一名君主的手腕和能力。
但他也忘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简朴大道,选择用他刻薄残酷的权术手段来对付臣民。
现下看起来是君主一呼百应、无人能挡,可实际上暗流早已在底下汹涌流动,只怕到时候国将不国、众叛亲离,先人筚路蓝缕创下的江东基业也将付诸东流啊。
陆抗放下了手中笔,起身站在堂上,目视远方。
近年来晋国在边境的人事调动让他心生警惕,从羊祜、卫瓘到司马骏、司马伷,这一大批晋国的宗亲功臣齐聚与东吴相邻的边境线上,绝不会是无的放矢。
只怕是东吴多次以小国挑衅大国,早惹得晋国这头庞然大物的不快,准备积蓄力量,一举将东吴这个小国一拳锤扁了。
只希望这一次蜀汉的北伐能够在西方多闹出一阵动静来,不要虎头蛇尾、草草收兵了,至少也要给吴国接下来防御晋国的进攻分担牵扯一些晋国的兵力,否则——
陆抗不由得摇了摇头,时局如此、风雨飘摇,一旦有敌国内患同时爆发,东吴的国事又能够依靠谁呢?
···
不仅仅东吴国中鸡飞狗跳,得知痛失陇右数郡、被蜀军出蜀夺取地盘的晋国同样朝野大震,掀起了一阵政治波澜。
胡烈、袁邵先后战死,数万大军将士覆灭陇右地区。
扶风王司马亮上表请罪,自陈在关中抵御蜀兵入侵不利之罪。
将军刘旂与护军文鸯互相攻讦,都宣称对方才是导致兵败街亭、救援天水上邽城失败的罪魁祸首······
朝野分成两派,有主动立马集合大兵进剿蜀兵和鲜卑胡人的,防止他们在陇右地区站稳脚跟,也有主动休养士马,布防关中,以图再战的。
这一切朝野的纷争动荡,以死里逃生的胡烈之子、年纪轻轻的胡渊奔赴洛阳城,谒阙状告扶风王司马亮坐视不救、任由胡烈军队孤立被灭的滔天罪行。
一时间,扶风王司马亮处在了风口浪尖之上,不少朝臣旋即弹劾司马亮的防御调度不力,致使出现了北国数十年未有之大败,一下子就出现了万斛堆、上邽城两场大败,丢失了陇右地区好几个郡。
晋国的皇帝司马炎却似乎舍不得处置自己这位年长的叔父,所以他选择避重就轻,要处置司马亮派去救援胡烈的将领敬琰。
经过查证,并不是扶风王司马亮不采取救援措施,而是受命救援的将领敬琰在中途踟蹰不进,观望成败,这才导致了胡烈军队在万斛堆被重重围困、孤立无援,战斗到最后一刻兵粮断绝,全军被鲜卑胡人歼灭。
所以,罪责是在将领敬琰身上,而不在于扶风王司马亮身上,将领敬琰救援不力,按律当斩。
这跟年轻晋国皇帝司马炎之前处理权贵私自占用官府稻田案如出一辙,拿涉案人员里面的普通人出来定罪,平息众怒,像前任尚书山涛、中山王司马睦以及扶风王司马亮这些人,就能够逃过一劫。
只是诏书下达之后,却收获了司马炎意想不到的结果。
自家的亲叔叔,扶风王司马亮居然没有理解明白自己下达这份诏书的良苦用心,不赶紧把涉案人员将领敬琰斩首示众,将这桩案子定成铁案,平息众怒和舆论风波,也好让自己在洛阳这边安抚义愤填膺的胡家人。
他竟然再次上书自陈,说明这一次兵败之罪,首责在于他自己一开始的调度失误,才造成了之后一系列的被动应战和救援不利,所以乞求洛阳朝廷从宽处理,免去将领敬琰的死刑。
当看到扶风王司马亮这一封姗姗来迟的上表自陈时,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