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战争之中,伤亡不可避免(3 / 6)

答汗、土蛮汗帐下的北虏,来自山东的响马,来自浙江的倭患余孽,北虏占了大头,这些亡命之徒,就跟陈壮一样,其实不知道谁在雇佣他们,他们都是听命办事,但是听谁的命,那就不清楚了。

信息茧房的存在,让这三百多的活口,根本不知道听命与谁,众说纷纭,而且这些人以讹传讹,他们交待的越清楚,事情反而越复杂。

唯一确定的事,就是雇佣这些人,只需要一人二十两银子,这就是买命钱。

唯一知道真相的大当家,已经战亡,死在了皇帝的戚家腰刀之下,战场上刀剑无眼,上了战阵,就要做好被杀的准备,朱翊钧即便是知道对方是大当家也会下手杀敌,因为在战阵中,根本顾不得那些。

信息茧房真实存在,就像九成九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县太爷和府台的名字一样,消息对下的单方面闭塞,也导致信息茧房之下,办事的人,根本不清楚命令的源头在何处。

所以,案子的查办,直接卡住了,大当家的身份并不神秘,大家都叫他共工,就是那个水神共工。

共工是水神,大明尚红火德,这水神到底要干什么不言而喻,共工这个名字,不是第一次出现,上一次是刑部尚书王崇古,言江南有大寇共工四处挑唆,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朝廷下了海捕通文,而且悬赏线索,但共工早已逃遁。

那这次皇帝手刃的共工,真的是在江南四处煽风点火的共工吗?

缇帅赵梦祐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朱翊钧批阅完了手中的奏疏,江南今年又有水灾洪涝,但是并不严重,南衙宋阳山疏浚河道的效果极好,今岁南衙的水灾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这次陕西、山西的旱灾变得严重了起来。

大明皇家格物院上一次有讲过信风、讲过雨水的形成,东南海风携带了大量水汽,和北面来的冷气形成了降雨,可是大明的情况是,东南海风的水汽在下降,而寒冷在加剧,形成这种天象的原因,还不清楚,但是危害极大。

朱翊钧其实知道一些结果,小冰川时代越来越严重了。

崇祯皇帝最大的敌人,是失序的天下,同样也有天灾,小冰川时代不就是全年平均温度降低了两度吗?哪有那么可怕而糟糕的影响?

可是小冰川气候之下,在崇祯年间西湖会结冰,而且人马可行的冰面,甚至连广州每年都会下雪。

大明的雨带主要集中在不怎么缺水的南方,而北方变得更加干旱和寒冷,小冰川时代,会大范围破坏农业生产。

李成梁奏禀,辽东战兵劳苦,而粮价滕高,请命实物发饷,以疏浚困苦,同时请命对外垦荒,而垦荒的主持者就是侯于赵,李成梁在奏疏中,大倒苦水,说的事也是一个事实,那就是辽东米贵,而且越往辽东送银子,辽东的米就会越贵。

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李成梁看来,只有拓土开疆,扩大耕种面积。

侯于赵作为巡按,一直从彰武向西垦荒,现在全宁卫方向要打仗,不适合垦荒,那就向东好了。

朱翊钧朱批了李成梁的奏疏,对于李成梁,朱翊钧的观感是极为复杂的,张居正还活着的时候,这个人是要多恭顺有多恭顺,朝廷是往东,他连往西看一眼都不会,但是张居正一走,李成梁养的鹰犬,清太祖努尔哈赤,就开始了他彪悍的一生。

朱翊钧的目光看向了堪舆图,大明需要一个血袋,度过这个小冰川时代,需要大量的粮食进入大明,而这个血袋,其实一直在规划,那就是南洋诸多的红毛番种植园。

大明需要清楚的知道这些种植园的位置,需要海文环境,需要情报,需要成熟的海路,总之,想要把这些种植园全部拿到手,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师。

而松江总督军务王叔果上了一道奏疏,说的是请求减免部分渔税,渔税按船抽分,一船百值十三,就是一百斤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