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俺答汗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4 / 6)

“赋税在恢复,水师的规模是不是过于庞大了,九万人。”大司徒王国光首先发出了质疑,他继续说道:“水师,太贵了,三万人的水师,就是三十条五桅过洋船、近百条三桅夹板舰,五百条战座船,再加上火炮火铳、军兵,这三万人的水师,组建到现在,就花费了超过五百万银。每年维护成本至少要百万银。”

“强兵当然有必要,但九万人的水师是不是太多了?”

王国光在年前,就反对张居正扩张水师到九万人规模,张居正的水师额员,是锐卒,是募兵制下的一支精锐水师,九品海防巡检隶属于水师,可海防巡检治下的浪里白条,不算水师的一部分。

“确实很多。”谭纶立刻接过了话茬说道:“不过很值得对不对?大明从开海上获利多少,不必多说,大家都非常清楚。”

“大司马!我的意思是足够用了!”王国光立刻反驳了谭纶的话,谭纶在避重就轻,王国光怎么可能让议题跑偏?

“倭国有变。”张居正看谭纶败下阵来,十分肯定的说道:“我们不能让织田信长成为真正的天下人,一旦倭国打完了,长崎总督府、琉球、朝鲜、大明漫长的海岸线,都在威胁之下了。”

“嗯…”王国光一听说扩张水师是为了揍倭国,稍微思考了下说道:“扩!打倭寇,那该扩就扩,国帑还有二百万存银,先用着再说。”

水师扩张,很快就达成了一致,钱不用于扩军,难道拿来做战争赔款不成?

“南京兵部左侍郎赵世卿言时政之弊,论劾首辅次辅,款结外虏之弊。”张居正拿出了一本奏疏,这是弹劾他的奏疏,骂的是张居正和王崇古,理由是俺答封贡。

大明和俺答汗打了二十五年,那时候大明未曾强兵,那时候打不过是真的打不过,打到最终议和,是形势所逼,这也就罢了,距离议和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时间,大明强兵如此,征战大宁卫、全宁卫和应昌,而现在塞外有变,土蛮汗和俺答汗打了起来,首辅和次辅,仍然只顾着做生意,而不是趁着塞外有变,打过去!

朱翊钧将奏疏扔在了御案之上,极为不满的说道:“这赵世卿说的容易,得亏他没喊出带兵六万,塞上驰骋克敌这种蠢话来,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周良寅垦荒有功,把他调往南京,让这个赵世卿去应昌参赞军务去,赵世卿,我看他叫找事情算了!”

参赞军务不是巡抚,不是总督,就是干点文书的活儿,让这贱儒到塞外吃吃沙子,喝喝西北风,脑子就清楚了。

朱翊钧这个军事天赋为零的都清楚,大明能在大鲜卑山东麓取得战果,完全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就以地利而言,东麓多山崎岖,草原的骑兵不容易展开,机动力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大鲜卑山往西,一望无际都是草原,大明没有骑兵,跑到草原上当活靶子不成?

纸上谈兵,都比这赵世卿的发言合理的多。

“陛下,此疏未尝不利于国事。”张居正赶紧解释了起来,他拿出这封奏疏,不是托庇于皇帝,让皇帝收拾赵世卿,而是为了对塞外进行攻伐的风向转变。

明面上,俺答汗还是大明的顺义王,大明这艘船这么大,不是想掉头就能掉头的,风向要变,自然要旧事重提,张居正拿出这封奏疏来,意思就是让这帮人掀起这股风力,而后利用这股风力。

“先生所言极是,但这个赵世卿说的不对,国之大事,在戎在祀,戎事事关重大,岂能容此等荒谬言论胡说八道?朕让他去应昌,就是让他好好想清楚,若是此人在应昌能说出点有用的东西,朕可以宽宥一二。”朱翊钧给了赵世卿一个机会,从贱儒蜕变为循吏的机会,至于他能不能抓住,就看他自己了。

周良寅,那个说塞外之功任由军将自陈不可信的贱儒,被朱翊钧扔到全宁卫垦荒五年,这边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