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儿,怎么论到熊大了,就如此轻松?”朱翊钧看着熊廷弼训练,自己受过的苦,熊大这膀大腰圆的后来者,居然不用受这个罪!简直是岂有此理。
“哥,天赋这个东西,羡慕不来,他那个胳膊,比我都宽了四寸有余。”朱翊镠瞪着眼,愤愤不平,熊廷弼开筋,跟吃饭喝水一样的简单,但也只能羡慕了。
朱翊镠打不过熊廷弼了,自从成为了戚继光亲传之后,熊廷弼的武力值,以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速度飙升了起来。
朱翊钧和朱翊镠两兄弟,最开始蹲马步的时候,最多一刻钟就开始哭爹喊娘,疼的脸都白了,需要坚持再坚持,朱翊钧有今天的武道成就,真的是靠毅力坚持下来的,戚帅第一次见陛下习武时,震惊于缇帅朱希孝的胆大包天!
熊廷弼站桩只适应了几天,就能够完成每日半个时辰的训练了,因为皇帝给了专项培养资金,得到了大量肉蛋奶的补充,体能增长的速度,也令人瞠目结舌。
十三岁的熊廷弼,带着近三十斤的长短兵火铳等物,可以在两刻钟的时间内,跑完十里。
十三岁、三十斤、两刻钟、十里地,这几个数字,朱翊钧在这个年纪真的做不到,朱翊镠就更不行了。
熊廷弼知道陛下、太傅、戚帅、潞王都在看着他,在热身结束之后,耍了一套戚家刀法,这是朱翊钧定的名字,本名叫辛酉刀法。
熊廷弼左手反握刀,刀尖朝上,提了一口气后,右手拿刀,右脚右踏弓步,双手持刀举过头顶,这个动作是为了接招,对付骑卒使用,而后就是左上步劈刀,势大力沉的刀甚至劈风声,在力老之后,就是一击丁字回杀。
咔咔!
试斩的两根代表马腿和马首的两根木桩应声而断,熊廷弼没有任何停留,马上一个右上步刺刀,寒光闪过,刀刺进了一个稻草扎的人形靶,刃从背出,人形靶里面是一块三指厚的木板,直接被穿透,而后一阵阵的刀光,熊廷弼挽了四个撩刀,立刻进步挑刀。
熊廷弼完全做到了刀法的要求,以身催刀,刀随身转,逢进必跟,进退连环,动作剽悍雄健,势如破竹。
一趟刀法打下来,熊廷弼已经冒汗了,看起来是打套路,有手就会,但能做到熊廷弼这个地步,已经十分难得了。
“当初朕听《精忠旌》,说岳飞的儿子岳云十二岁上战场,朕起初不信,但现在观熊廷弼操练,已经有了虎虎生风的模样,已经是锐卒的实力了。”朱翊钧对熊廷弼这趟刀法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陛下在这个年纪,也是锐卒了。”戚继光立刻说道,这不是拍马屁,的确是事实。
陛下从来不是老天爷喂饭的那种武道天才,而且作为天生贵人,其实不必为难自己,但陛下做到了,而且经过了西山袭杀的实战检验。
“都是戚帅教得好。”朱翊钧并没有自傲,而是眼睛珠子一转,看向了朱翊镠说道:“潞王,你去跟熊大对练,之前潞王在朕这里挨了揍,都要和熊大对练一番,美鸣其曰巩固练习。”
“我?跟他打?!”朱翊镠吞了吞喉咙说道:“哥,我肚子痛!”
朱翊镠说完,一溜烟就跑了,以前熊廷弼没有专业训练,完全是仗着一股子天生神力,朱翊镠还能打得过,现在,打还是能打的过,但那得熊廷弼放一个通惠河的水才行,这太影响熊廷弼进步了。
“李总兵,你对熊廷弼怎么看?”朱翊钧看向了李如松,马芳年纪大了,去了讲武学堂养老,现在李如松已经从参将变成了副总兵之一,主要负责骑营。
李如松立刻说道:“陛下,要不直接入军营好了,这日后必然是一员悍将,读什么书,考什么功名呢,马上封侯,岂不快哉?”
李如松一直看不起文官,一直如此,他的确是厌烦大明兴文匽武、以文制武的风气。
朱翊钧起初还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