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辅啊,你这个《还田疏》,还是算了吧。”王崇古坐的端正,面色凝重的说道:“还田疏和官厂团造法有冲突,官厂团造要工匠,还田疏要农夫,这都去种地了,谁来做工匠呢?官厂团造法,名字看起来是挺新的,不过就是军屯卫所罢了。”
“你也要搞军屯卫所,我也搞军屯卫所,哪有那么多人?”
张居正很清楚这个矛盾所在,他思索再三说道:“还是得搞,不搞不行,说的道理再多,官厂团造的工匠也是要吃饭的,历代莫不是以劝农力本之政务。”
重农轻商是中原成熟经验,在张居正看来,先有农,再有工,而后有商。
张居正也不想折腾,但是陛下有自己的主张,张居正是打算自己揽下罪名的,所以也没告诉王崇古这是陛下的意思,这几天张居正也多少琢磨出点陛下的考虑了。
还田法,确实有必要,不还田不行。
“我其实一直在避免和元辅交锋,甚至这文渊阁,我都只来点卯,你张居正做的大明的救时宰相,我王崇古也想搏一搏这青史留芳,元辅,还是停下吧。”王崇古这话像是在威胁,其实不过是在虚张声势罢了。
王崇古还是很怕张居正的,能不开战,就不开战,这番话不是宣战,而是感到无力。
张居正想干的事儿,他会力排众议的推行下去,杨博拦着考成法,被张居正连消带打的给赶出了朝堂。
大明没人拦得住他,只有陛下可以。
“王次辅不要急,你听我细细道来。”张居正对王崇古态度也一直在变,他现在可以耐心的跟这个僭越之臣,详细解释很多政令的必要性了。
“王次辅可知道,格物院献了祥瑞。”张居正脸上带着笑容问道。
王崇古点了点头,7.5匹的蒸汽机,连分配都做好了,他当然非常清楚了。
“这次献祥瑞,在蒸汽机之前,还有七个工具被一道献上了,这才是关键啊。”张居正面色凝重的说道:“这七个工具,给蒸汽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变化。”
王崇古眉头紧锁的问道:“变化?”
“是的,变化。”张居正十分确信的说道:“之前的蒸汽机,都是手工打磨出来的,精致归精致,但不可控,量产也极为缓慢,但是有了这些趁手的工具后,蒸汽机日后发展,就可以预期了。”
“日后的岁月里,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里,蒸汽机的马力会翻一倍,产能也会翻一倍。”
张居正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些不同,他和自己的儿子张嗣文沟通后,发现果然如此,张嗣文考中进士后就做了五经博士,一直是德王朱载堉的帮手。
这一次格物院献祥瑞和过去不同,一共七种大型加工机械问世,加工各种零部件的机械,让蒸汽机的迭代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大概在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内,蒸汽机的马力会翻一倍,产能也会增加一倍,这种可怕的技术进步,是可以预期的,是格物博士的们的集体意见,至于能落地多少,那就得看朝廷组织能力了。
格物院跳出五行之外,他们只负责前进,而不负责落地,那是朝廷的职责。
“这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有些激进的格物院博士认为,一旦蒸汽机的技术的规模开始扩大后,马力可能只需要十天就会翻一倍,达到一个阈值后,再进入循环之中。”张居正可不是危言耸听。
“你等下,等下…让我缓缓。”王崇古眉头都拧成了疙瘩,他实在是无法想象这种数量级的飙升。
张居正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劄子,这上面是格物院博士们的内部讨论,对蒸汽机未来的展望。
王崇古呆滞的看完,即便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万历二十年的时候,大明蒸汽机的产能可能会暴增到768万匹马力,一台三匹马力几乎等于6匹马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