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只有傲慢能够击败大明(2 / 6)

对此无能为力,因为皇帝、朝廷,并不能让这些信徒们摆脱需要宗教的环境。

“陛下,朝鲜将大明称为父母之邦,天朝上国,倭国、琉球、安南、暹罗、锡兰等地也如此称呼,这臣实在是没什么办法,而且就算不是徐璠,随着开海,也有别人捣鼓出这么个类似的东西来。”万士和告诉皇帝,这都是开海必然要承受的代价罢了。

因为要跟泰西人打交道,文化差异的存在,让彼此都要为彼此的存在寻找合理性,那么大明教的诞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不是徐璠搞出来,也会是别人把这个叙事结构搞出来。

“朝圣个屁!大明不是圣地!那袁慎为了那么一点点的成本,克扣匠人的工钱,长达五年!要不是这次匠人们忍无可忍,他这种畜生,还要继续作威作福下去!这是圣地该有的样子吗!”朱翊钧仍然十分愤怒,作为皇帝,他觉得‘天朝上国’就是在骂人,骂朱翊钧这个社稷之主无能。

“陛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大明就是大明。”张居正劝陛下不要生气,气大伤身。

这种事昨天有,今天有,明天还会有,就像矛盾普遍存在一样的正常,大明这么多人,出现这种事,实属正常,这一点都不影响大明是天朝上国的事实,因为此时此刻,对于世界所有国家而言,大明就是最繁荣的地方,他们心目中的圣地。

张居正提到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细节,他低声说道:“陛下,泰西商贾愿意付钱。”

“哦?付钱吗?付多少?”朱翊钧一愣,随即问道。

“一艘船五万两白银的认捐。”张居正看过殷正茂的奏疏,人家朝圣不是空手来的。

“朝圣不行,朝贡可以,谈谈生意得了,不要搞得那么复杂。”朱翊钧斟酌再三,还是开了一个口子。

朱翊钧如此决定,绝对不是图钱,主要是为了海疆的稳定,不开个口子,这帮泰西商船天天在大明海疆冒险,这不是给海防巡检找麻烦吗?

绝对不是图钱!

不是谁都能到大明朝贡的,吕宋总督府会对所有的商船进行筛选和甄别,比如和大明有矛盾,打了两年半的果阿总督府的商船就不会被允许,比如那仍然没有撤销了私掠许可证的英格兰商船也不会被允许,有疑似携带违禁货物、走私等行为的商船也不会被允许。

吕宋总督殷正茂在奏闻朝廷的时候,就已经把条件罗列了出来,甄别之后,其实符合要求的船只,满打满算还不到二十条船,而他们来到大明也只能在五大市舶司的万国城进行短暂逗留,最长不超过十五天时间用于贸易。

而殷正茂又提供了更多关于泰西的情报,这些个商船,甚至不需要给钱,就可以获得大量真假难辨的情报,殷正茂对这些情报进行整理后,奏闻了朝廷。

比如,大明皇帝终于搞清楚了为什么费利佩跟发了疯一样,执意要进攻英格兰本土。

因为英格兰的海盗船袭扰了塞维利亚,烧毁了位于城市中心的主教堂,这座教堂里,有一个人的遗骸,那就是奠定了西班牙海上霸权,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

哥伦布在弘治五年,受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的派遣,携带送往中国、印度的国书,踏上了大航海之路,那时候,哥伦布估算到大明大约有一万里的距离,但其实足足有四万里之遥,若是知道有这么远,恐怕哥伦布很难下定决心出发。

哥伦布一生四次横渡大西洋,探明了航路,让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占据了先发优势。

而塞维利亚大教堂就是为哥伦布营造,由四个国王抬起了铜棺,这四个国王分别是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阿拉贡,这也是西班牙盾徽上的四个徽章。

正德五年,哥伦布的遗骸被他的儿子迭戈迁葬到了塞维利亚,迭戈死后,迭戈的遗孀准备按照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