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连需要完成的,绝对不仅仅是基础训练。真正让他们成熟起来,还有更多的东西等待他们。在眼下部队中的新兵,又占据了相当的数量。自己想要主动出击去捞一把,解决部队的武器装备问题。
即便是部队重新整补完毕,但战斗力还相差的太多。部队眼下的样子一个长途奔袭,估计都能将建制给跑散了架子,这个样子不加紧训练怎么行?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这个道理,李子元还是清楚的。
最关键的是,谁知道战斗什么时候会降临?而且眼下已经在壶北东部山区,扎下了为数不少据点的日伪军,难道就会这么消消停停的让自己训练?练为战、不为看,部队早一天形成战斗力,也早一天安心。
那一战之中,对李子元的印象几乎是刻骨铭心。如果不是刘连明给自己,争取了仅有的那么一点时间。日军在最后的关头,又表现的一如既往的死板。就算这个营都打光了也未必能够啃下来。这种情况,李子元绝对不想在出现一次。
甚至为了锻炼部队的攻坚能力,李子元还模仿日伪军工事的构筑特点,用太行山特产的石头,构筑了一个简易的工事群。面对所有人提出的反对意见,李子元还是那番话,暂时不打攻坚作战,并不意味着永远不打。
在战场上战术该怎么运用是一回事,但是在训练的时候该怎么练还是怎么练,不能去做因噎废食的事情。李子元为了加快部队的战斗力形成,不断的加大和调整部队的训练强度。特别是对连排班三级干部的训练尤其是严格,从机枪的使用到部队的敌前展开都要训练。
李子元让何三亮去当这个干部训练教员,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在新兵训练上,为了保证训练力度,李子元还从本身就不多的子弹之中,抽出来一半的弹药,保证新兵训练使用。只是这么一来,部队的弹药储备就更加做襟见肘。
甚至可以说,抽调出这些训练弹药之后,李子元所部已经无储备弹药。但李子元知道这么做是必须的,否则新兵连枪都没有开过,上了战场可怎么办?有些东西该付出就要付出,这个时候不是扣扣索索的时候。
至于那两挺有问题的机枪,李子元留下了那挺捷克式机枪。至于那挺供弹系统有问题的机枪,则被他送到了军区修械所看看能不能修好。如果实在是修不好,李子元打算与其他部队换点弹药用。
只是李子元在抓紧时间训练部队,但除了之前日军发动的空前大扫荡之外,另外一场巨大的灾难也席卷了整个晋东南。自壶北大部分地区春季以来就干旱少雨,到入夏以来更是几乎滴雨未下的极端天气,最终引发了一场严重的旱灾。
在整个潞东军分区辖区内,除了北面的情况好一些,七月份下了几场透雨之外。整个潞东军分区南部和东部,几乎可以说是滴雨未下。整个壶北东部山区到处都是干枯的溪流,从田地到山坡到处都是一片干枯、荒芜的景象。
到夏收时节,小麦的产量只有往年的几成。而到了十月,整个太行根据地南部大旱已经形成。大旱降低了粮食的产量,同时也引发了部队粮食的供应不足。在还要节省出部分口粮接济灾民的情况之下,部队的体能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好在对整个潞东军分区来说,北面的灾情要小的多。刚刚结束反扫荡作战,身上血衣都没有来得及更换的部队,又根据上级的命令配合老百姓进行了抢种和补种。并组织了一定的小开荒,抢种一些产量大,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以缓解眼下的粮食困局。
而且早在马永成带队先返回壶北的时候,李子元就让两个人在返回之后,告诉刘雁来与常娟,同时并组织地方的民兵和各区武装,想办法开垦一些荒地,抢种一些生长周期短、耐旱的作物。
这批作物收获后,再加上上级从受灾相对轻的多的北面,调来了一批粮食,李子元所部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