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5 / 6)

宋太宗赵匡义就喜欢搞阵图指挥,什么时候驻扎到何处,遇到敌人摆什么阵法,哪怕河流改道,驻扎到河里也不能变更,给老赵家打仗的武将军兵,那都是倒血霉。

“如此。”朱翊钧点头说道。

“戚帅以为,侯于赵所言之事,是否能行?”朱翊钧问起了戎事,塞外坚城,要不要建。

“臣在隆庆二年,就曾上奏言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一、可训练骑兵;二、可与北古口互为犄角;三,进可攻退可守一如今日之大宁卫。”戚继光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早就比侯于赵早了近十年提出了这个提议。

戚继光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泛黄卷了边的奏疏,这是他当年的原本,最后被否。

这不是奏疏,是戚继光心中的意难平。

谭纶也有一本,是复套,俞大猷手里也有一本,是大明水师,殷正茂也有一本是铸钱,海瑞也有一本,是治安疏。

这是大明忠君体国大臣的意难平。

“为何一直没建呢?”朱翊钧看完了戚继光的奏疏,奏疏上就只有一个红色的×,虽然这个×已经褪色了,但是格外的刺眼。

“没钱没粮没人。”戚继光言简意赅的回答了陛下的问题,财用大亏,就是戚继光有一万个好主意,不也是镜花水月吗?

朱翊钧财大气粗的说道:“戚帅,咱大明现在啊,有钱了!”

“修!”

朱翊钧摸出了朱准备修城之事。

“戚帅可有良址选择?”朱翊钧准许之后,发现侯于赵奏疏里没有具体的位置。

戚继光将手中的长杆点在了一个位置,笑着说道:“陛下,这里四通八达,易守难攻。”

戚继光这是早有准备,来偷袭他这个十五岁的小皇帝,心心念念了这么多年,就等着朝中有这种风力,戚继光点的位置,在堪舆图上叫热河,就是后世承德的位置。

“进可攻退可守,可俯视关内,外控北虏各部,中枢锁钥之地。”戚继光开始阐述自己为何选择热河的原因,这里依山傍水,建城易守难攻,而且还可以对北虏各部施加影响,而且占了地盘绝对没有亏的道理。

土地作为大明最大的生产资料,即便是不能种地,也可以放牧,还有林木资源、煤炭等等,大宁卫刨除掉盈利的桃吐山,其他的地方,即便是仅仅放羊,就可以自负盈亏了,就是精算,也不能说大宁卫入不敷出。

戚继光思索了片刻俯首说道:“陛下,臣听闻,热河周围有金矿,夜不收曾经从塞外带回过成斤的金锭为证。”

在塞外建城,还需要一点的诱惑,而金矿,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好极好的顶级故事。

其实热河附近还有铜矿、铁矿、紫砂矿、磁铁矿、石灰岩等等,但是相比较之下,用金矿去讲故事,显得更有说服力。

“啊,这后世笔杆子们,要怒斥朕为了黄金修建了城池,随他们说去吧,下章工部督造便是。”朱翊钧笑着说道。

戚继光仍然要讲解戎事,戚继光不是要把陛下培养成用兵如神的猛人,而是培养成一个可以看得懂塘报的君王,这些军将为何在前线会这么做,陛下得看得明白,才不会被蒙蔽。

戚继光又讲了几个案例,比如魏灭蜀,邓艾就绕开了剑门关,取阴平小道,灭亡蜀国。

关隘是周围几百里范围的路都不好走,自然而然的形成关隘。

关隘截断的是粮道辎重。

绕关的就代表着必须要就食于敌,精兵可以绕路,但是粮队辎重,如何绕路?如果敌人的抵抗意志仍然顽强,无法就食于敌,就会死于哗变。

更加简明扼要,就是不拔外塔去对方野区逛街。

所以,在热河建城,战略意义重大,而这次从大宁卫进军全宁卫,即便是无法驱赶土蛮汗,如果这座城池建设妥当,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