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脱离了皇帝圣眷,就会被朝臣生吞活剥的谗言媚上的谄臣;他读书很多,而且对各种史料信手捏来;他的权力不大,换王崇古开府建衙,那张居正只会拼到玉石俱焚的去阻拦;
这就是万士和合适的原因,因为万士和不掌权,所以没有风险,万士和手里既没有财权,也没有军权,也没有人事任免。
“确实,那就宣万阁老来见吧。”朱翊钧仔细想了想,万士和是真的合适。
人在文渊阁兢兢业业当差的万士和,见到了冯保的时候,听说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指着自己不敢置信的说道:“我?”
这泼天的功劳,还能这么从天而降的吗?!
“对,万太宰,先生举荐的。”冯保十分确信的说道。
万士和来到了通和宫御书房的时候,还是有些晕乎乎的,直到陛下亲自询问,并且任命他为《诸子汇编》的总裁时,万士和还是有点懵,他愣愣的说道:“这天大的功劳,是怎么落到臣的头上的?”
万士和面对如此功劳,失去了所有的涵养功夫,变得直接了当了起来。
这在儒学士眼里是大逆不道,倒反天罡的行为,但是在万士和眼里这就是功劳,陛下要求百花齐放,百家齐鸣,但现实还是大明儒学士们一家独大,只有农学、工学的小火苗在闪烁的燃烧着,《诸子汇编》就是给这个火苗添砖加瓦。
《诸子汇编》一旦修成,万士和是传统保守派眼里的天大罪人,是革故鼎新维新派的天大功臣。
“万阁老自己想想,就知道了。”朱翊钧笑着说道,只有万士和合适,这也算是朱翊钧在文官之事上的无人可用,能用的人都在重要岗位上。
“这件事简单啊,找些儒生,一起注释,臣负责斧正就是。”万士和已经开始想着怎么执行了。
张居正略显不解的提醒道:“开府建衙,万阁老要站在风口浪尖上了。”
“不用给官身,大明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读书人那还不是满大街都是?”万士和不明白,张居正为何一再把这件事上升到开府建衙这种高度去,在万士和看来,找些笔正就能把事情办完了。
“精益求精,差之毫厘,谬离千里。”张居正看着万士和郑重其事的说道:“万阁老仔细想想。”
事情比万士和想的要困难的多,这是对贱儒反攻的号角,要让人搏命,冲锋陷阵,就要给人官身,给足好处,而且还要和皇家理工学院一样,独立于现在的官僚体系之外,防止阻力太大,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
简单的注释,当然轻松,但要阻止贱儒对《诸子汇编》的渗透和篡改,就很难了。
万士和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难度。
“不急,慢慢来,万阁老先按着自己的思路做,先把《诸子汇编》注释出来,这是开辟战场,只要战场开辟出来了,朕有的是时间跟他们慢慢玩。”朱翊钧示意万士和不必太着急,先易后难,朱翊钧有时间,他还很年轻。
“臣领旨。”万士和终于是领了这份差事。
大明新政,万历维新,如钱塘大潮一样,浩浩荡荡,每个人都处于这股洪流之下,而有的人因为能力,比如张居正、王崇古,而有些人则是因为幸运,比如万士和,站在了潮头之上,他们站在了潮头之上,风光无限,则危险无限。
在张居正和万士和商量着诸子汇编离开之后,朱翊钧打开了奏疏。
户部王国光对磨坊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审查,生产、收储、加工、销售,这四个方面,加工最容易形成垄断,王国光在奏疏里也提到了林辅成之前在逍遥逸闻里提到的一件小事,农户家里的谷风车被废置,两相结合就可以得到了一个答案,这是一种肉食者之间的普遍默契。
通过对生产资料、工具的垄断,进而实现在生产关系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